【社會觀察】金門的歷史與身份:從島內移民到島外歧視

Ching / 慶
Sep 9, 2024

--

# 無法閱讀全文的讀者,請點這裡閱讀。

從烈嶼(小金門)遙望發展快速的廈門,每每都令人百感交集。 Photo by Roméo A. on Unsplash

金門移民身份的模糊界線

之前參與在地雜誌製作時,我接觸到「島內移民」這個主題。作為一半金門人的我,不禁好奇:

金門人移居台灣,究竟是島內移民、島外移民、外島移民,還是「外國移民」?

這個問題看似詞彙上的探討,但實際上,牽扯出更多關於身份認同與歷史背景的複雜性。例如我媽常說,明明都是中華民國身份證持有者,卻「被當成外籍新娘歧視」,也有人對於「去金門要不要帶護照」充滿疑惑,視為「外國移民」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?

歷史背景:金門與台灣的不同發展軌跡

台灣常以本島觀點來思考經濟和人文進展,金門因此被視為落後的鄉鎮。先不論台、澎、金、馬理論上應該是平等的四個區塊,但台灣島憑什麼是本島,思考與教材憑什麼都要以台灣島為出發點的問題。

許多人不知道,或是遺忘了,台灣經歷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經濟蓬勃發展的1980年代,金門仍處於戒嚴與戰爭陰影之下,晚上都要關燈,不可以透光,民生物資都不足,都是跟軍人湊合著用(外公說的,雖然名義上不合法)。

外公在解釋當時用的阿兵哥煤油爐,第三張是能找到最接近的樣式,但顏色與細節不同。

台灣解嚴後,金門還被排除在外,直到1992年,我出生的前幾年,才正式讓金門擁有些許自由,往返大、小金門,不必出示村里同意書;來台灣不必去金門防衛司令部申請「中華民國台灣金門地區往返許可證」;晚上睡覺不必被清點人數;在親友家留宿也不必事先申請許可

這樣的歷史背景使得台灣在被金門、馬祖保護之下得以發展經濟,卻反過來歧視金門的落後,甚至忽視其歷史,只把該地當成「好好喔,都有免費的酒可以喝」、「可以趕快投共」的地方。

被遺忘的金門歷史

雖然金門和台灣屬於同一國家,但在文化、語言、生活習慣等方面卻存在顯著差異。這些差異,未被正視或尊重,反而成為被歧視和邊緣化的理由。台灣的課本除了823砲戰,幾乎不會提到金門的歷史,這讓台灣金門人在九年一貫時代上歷史課時,甚至有種「在學別人的歷史」的感覺

說起來,現在還不能稱呼為台灣金門呢,因為不僅身份證,連政府機關都還留有「福建省」的開頭。

身分證上的福建省
地檢 — 金門GO資訊網

事實上,許多人因為沒接觸過金門的歷史,誤以為「金門沒有被日本統治過,不理解台灣人的痛苦」,忽略了金門被日本佔領、壓榨的年代,還因為被當成鴉片生產地,導致當地人染上鴉片,因為被抓去參與跟中國人的戰鬥而九死一生。

陸續蒐集到,關於金門被日本佔領時期,對當時人們的影響與建築的相關資料。

說到歷史不同,今年台南大肆慶祝400 年,臺北城 140年,在金門深入探索古厝與家廟時,發現金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,從唐朝(西元803年)就有了,距今 超過1,200年了呢!(當時的故事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關於「牧馬侯」與他的廟的故事

有如此長度的歷史,沒有教授的價值?

說到不理解,台灣同樣也不理解古寧頭大戰(1949年)、八二三砲戰(1958年)、單打雙不打的炮擊(1958~1979年)、九三砲戰(1954年9月3日)、大膽島與二膽島的戰役(1950~1960年代)等大大小小的戰爭,對被迫接受這一切發生的金門人的意義,即使在這些戰爭中,有許多台灣士兵參與。

也認為「全台」都受到 228 影響,所以澎湖、金門、馬祖理應也有收到影響,相較於那些只發生在金門的戰爭,228 更重要,所以有國定假日 228 紀念日,但不會有國定假日 823 紀念日。事實上,為了抗議這種差別待遇,金門縣政府曾多次在 228 紀念日當天不降半旗,改升縣旗

中華民國以前的金門

在現代護照的概念出現以前,許多在金門生活的人,是廈門等福建臨海區的討海人或貿易的中繼站。

為了找到更適合生活的區域,在金門生活的人也時常往更外面跑,跑到日本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印度、緬甸等地,因此可以在長崎、神戶看到「長崎福建會館」、「神戶八閩公所;在新加坡看到金門路Quemoy Road,Quemoy 即葡萄牙語、英語的金門)、後山路(How Sun Road、How Sun Avenue,源自金門碧山(後山));在馬來西亞西 Klang 看到雪蘭莪金門會館(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」等。

美國社會學家 John Torpey 指出,國家官僚制度為了進行民族意識的後天建構工程,發放身份證、護照等身份證明文件就是手段之一。結果,被迫經歷國共內戰的金門人,護照上是 R.O.C. 的金門人,變成無法自由決定身份的金門人,身份證卻是福建人,還被台灣島人誤會、遺忘、歧視。

打破刻板印象,重視外島歷史

回顧金門的歷史與文化,不難發現外島人長期被以台灣島為本位的忽視和與邊緣化。從金門移民的身份模糊,到課本中金門歷史的缺席,這些現象反映出台灣社會對外島人的認識不足。

無論歷史為何,從撤退到台灣開始算,這些大小島嶼已經放在一起將近百年,可以互通超過30 餘載,在資訊發達的現代,應該打破刻板印象,讓更多人了解金門及其他外島的歷史故事、現代故事、與其重要的文化。

--

--

Ching / 慶

Volunteer English Teacher & Human Observer & GMap Lv. 9 Local Guide & History Lover & Digital Marketer & Data Analyst & Illustrator & Citizen Journalist & More